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矿山问题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该如何为

来源:科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14 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这些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部分矿山在开采中给生态留下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这些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部分矿山在开采中给生态留下了道道疤痕。

  地形地貌遭破坏,地下含水层被破坏、地下水被污染,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环境问题,随时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大地抚平伤痕,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也成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关注所在。

  近年来,各地按照绿色发展要求,积极推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一些业内人士与专家分析,受监管机制相对薄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存在误区、新技术推广存难度等因素影响,我国矿山生态修复“一年绿、二年黄、三年退化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现阶段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监管机制落地,坚持因地制宜,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同时,构建适宜的产业模式,实现矿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矿山问题屡被通报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日前对一批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河北省承德市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违法违规开采矿山,肆意侵占林地、草原甚至保护区,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等问题。

3月2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乌拉特前旗矿山企业大面积露天开采,生态破坏严重

  通报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矿山开采长期无序发展,大面积露天开采生态破坏严重,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问题突出,近3万亩荒漠草原被违法侵占,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督察组现场抽查的8家露天矿山,无一按照规范进行开采和修复,植被破坏严重,生态修复难度极大。

  类似的问题,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已多次被通报。

  2021年12月,海报新闻跟随第二轮第五批督察在贵州下沉时发现,贵州黄平富城实业有限公司麦巴铝土矿的修复作业竟是在废石缝里种树,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2021年9月,第二轮第四批督察通报称,中国黄金及其下属企业推进矿山绿色开采和修复治理工作不力,等待观望、不严不实等问题较为突出。2021年7月,第二轮第三批督察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反馈意见时指出,该区矿山开采区生态破坏严重,治理不力。露天矿山野蛮开采问题普遍,全区“半边山、一面墙”式矿山高达296座。梧州岑溪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不实,11座闭坑矿山均未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失去绿色的矿山,见证了粗放型发展的时期,也留下了重建绿色生态的难题。

  矿山生态修复难在哪

  生态的破坏是日积月累造成的,矿山的治理修复极为艰难。

  此前,海报新闻在跟随督察组下沉贵州时看到,一些矿山造成的部分山体纵截面,看上去与地面几乎垂直,陡峭的坡面无疑给生态修复造成了巨大困难。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矿山的“天坑”边往下看去,坑底积累的采矿废水在正午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坑体内侧阶梯落差悬殊,未见到一星半点的草木。

  在座谈中,有企业表示曾尝试进行生态修复,但因气候条件恶劣,播撒下去的草种都没发芽。甚至有矿主大胆地提出了一种“躺平”治法,“要我说,这个坑要越大越好,变成一个大的蓄水坑。”但这片区域是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荒漠草原,想要通过自然降雨变成一个大水坑,显然是缺乏合理论证的。

  目前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矿山的现状是只要没有人查,企业便将开采完的矿山丢在一旁,更不用说采用资金投入大的修复技术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在当地也并未得到落实,这就导致了该地破坏式开发矿产资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根据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投入了8000万元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近亿元的资金投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当地缺乏系统的观念,只是机械化地发现一批问题矿山便整合一批,并没有从源头进行管控,最终问题矿山只能交给政府兜底。

文章来源:《科学通报》 网址: http://www.kxtbzz.cn/zonghexinwen/2022/0414/1349.html



上一篇:荆门市东宝区关于发现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情
下一篇:各地科学精准防控 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科学通报投稿 | 科学通报编辑部| 科学通报版面费 | 科学通报论文发表 | 科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